11月5日,全球毒理学权威期刊《体内毒理学》(Toxicology in Vitro)刊登了福州大学余素红副研究员团队论文,指出电子烟对细胞的影响明显小于传统卷烟。
该研究首次采用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技术,对比了电子烟、卷烟对人体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影响。外泌体是细胞内小膜泡,包含了复杂 RNA 和蛋白质,可作为癌症等疾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。
研究数据显示,卷烟凝集物导致了细胞中更多外泌体蛋白表达差异,且明显富集于癌内通路;而电子烟导致的差异较少。同时,毒理学研究发现,卷烟凝集物明显抑制了细胞活性,而电子烟凝集物没有出现类似负面作用,提示电子烟的细胞毒性相对较小。
(论文发表于毒理学SCI期刊《体内毒理学》)
近年来,已有多项研究发现,电子烟可能是一种“减害产品”。
2021年,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医学院在《癌症》上发表论文表示,电子烟不仅可以作为有效的戒烟工具,还可以减少烟民肺致癌物的产生。2022年,《Nature》杂志发表评论指出,对牙周健康患者而言,电子烟可能是更安全的尼古替代品,可以减少患口腔癌的风险。
余素红副研究员表示,本研究首次从外泌体出发,系统分析了卷烟和电子烟的安全性,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。
“研究结果显示,与传统卷烟相比,电子烟相对危害较小,可能是一种减害产品,”余素红认为,“但电子烟并不是完全无害,非烟民不应当使用。